cio 发布
2月2日, 以“晚明中西交流中的‘情画’”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罗马大学顺利拉开了帷幕,意大利前驻华领事馆文化参赞卡萨奇教授,罗马大学东方学院院长马斯坦杰罗女士,罗马大学师生及对中西交流史感兴趣的各界人士与会。
开幕式由主办方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外方执行院长艾丽女士主持,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史华罗教授首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史华罗教授也是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最初策划人,当谈到这次学术会议的选题时,他表示:“这一选题的灵感,来自我几年前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感悟,我的研究领域虽然是中国古典文学,但我觉得中国人文主义中注重个体感悟及自我表现的自由精神并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我希望通过这种国际研讨的形式将所有最新成果都汇集到一起。” 关于“晚明”这一时代的选择,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李焯然教授谈到:“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晚明时期看作是继宋代以后第二个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晚明中国思想的自由及中西思想的冲撞使那一时期的文学与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回看这一时代的中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的人文精神”。
本次研讨会分2月2日及2月3日两天举行, 2月2日的会议主要围绕晚明文学中的“情”字展开,其中,来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黄卓越教授对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性情”与“随性”的涵义及其思想发展史做了详细的介绍;来自伦敦大学的陈靔沅教授及来自东京大学的大木康教授分别以明末作家汤显祖与冯梦龙的作品为底本,从达“情”所用的修辞手法入手,对晚明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2月3日的会议将以欧洲历史、艺术及语言等研究中有关中国“形象”的内容为研究主体,会上来自意大利的老中青三代汉学研究者们将展示自己的最新成果。
其中,首批“新汉学计划”的参与者罗马大学博士生杜香莉,以及另外两位即将赴中国参加“新汉学计划”的博士生寒梅和海风,也为研讨会准备了精彩发言,她们三位同时也是罗马孔院的教师,作为意大利汉学的新生力量,她们对中国学研究的热情与付出必将更好地推动中国学研究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罗马孔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参与中意学术交流,努力促进中意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为之奉献自己的力量。
师生认真聆听
与会教授
图/文 钱茜/袁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