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 发布
“可以用汉语教世界地理和历史知识吗?”对很多学校和老师来说,这也许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罗马孔院下属的孔子课堂,即“罗马国立住读高中”却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这项实验,且取得了成功。2014年6月,该校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已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如今,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同时用汉语开展地理课和历史课的模式已经成了该高中开展“精英教育”的一大亮点。本年度,罗马孔院将在五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完善和规范,首先,是对授课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何谓“沉浸式”教学模式下的地理、历史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日志记录课堂并提高教学水平等。为此,10月31日, 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本部进行了继“中小学兴趣班教师培训”后的第二次教师培训,主要针对 “沉浸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历史课。参与本次培训的与会人员有张红院长及全体中方汉语教师。
活动首先讨论了针对罗马国立住读高中“沉浸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计划及教学日志的相关事宜。鉴于这一教学模式的突破性和创新性,张红院长强调了进一步完善“沉浸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希望其可以作为一个方向标,为其他课堂的教学提供参考。培训中,许舒焙老师通过“‘四大发明’与欧洲”这一历史课案例,跟大家分享了一堂“沉浸式”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许老师从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两部分介绍了该课设计的思路。学科知识上,使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和欧洲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比如“指南针”和“地理大发现”,“印刷术”和“宗教革命”等等。语言能力上,介绍如何在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基础上用汉语编写课文,复习已学语法,选定词汇,制作课后练习等。此外,为了更好的记录教师们授课的经验及授课过程中的闪光点,许老师介绍如何撰写教学日志,记录一些有效、适用的教学方法、反思,并与其他教师共享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为了使罗马国立住读高中的汉语课程更加规范化,孔院决定总结该高中五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习者水平,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具体,考核方法更为有效,使教师在授课时有依据,学生在学习时有参考。期间重点讨论了“如何将教学计划与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挂钩”、“教学计划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撰写”等。各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各抒己见,张红院长还针对“学生已了解的知识与教师所讲存在信息差时应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为各位教师的疑惑点亮了一盏明灯。
此次培训主题为科研培训系列之一,之后罗马孔院还将会进行不同系列、不同角度的教师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更优化教师组织,使罗马孔院的汉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文/图 乔赫 刘庆辉